首页> 慕联社区> 资讯快递>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地方课程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地方课程

资讯快递 慕联教育 浏览量(1419)

【慕联导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意见》《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规范我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结合我省课程改革实际,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重要窗口”为标准,开发和选择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相关素材,立足于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推进学校多样化与特色化、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反映时代要求。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二)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程建设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开发开设课程,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三)坚持立足本土,服务当地,培育学生热爱家乡,报效祖国之情。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课程资源,宣传与体现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最新成就,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

(四)坚持课程建设规范,确保课程科学性。课程目标明确,教学要求适切,结构合理,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有民族、地域、性别、职业、年龄歧视等内容,不得有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

三、课程主要内容

(一)地方课程的主要内容

地方课程可分为通用和专题两类。

通用地方课程是我省中小学普遍适用的综合性地方课程,主要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和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充分利用我省地方文化遗产、历史遗迹、革命遗址、特色产业等具有教育功能的资源而开发的课程。通用地方课程注重实践性、体验性,原则上所有学生必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

专题地方课程是供学校或学生选择使用的地方课程,一般为单一主题课程,主要是国家要求而省级通用地方课程没有涵盖的专门教育内容以及地域特色鲜明的专题教育内容。专题地方课程应在通用地方课程内容基础上,体现鲜明的地域性要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减少内容交叉与重复。专题地方课程原则上由学生选择修习,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编写。

(二)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校本课程是学校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发挥自身教育教学优势,开发建设多样化的课程。我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主要有四类。

1.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知识基础。

2.职业技能类课程,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术、职业体验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

3.兴趣特长类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知识应用等课程,旨在发展学生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4.社会实践类课程,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建设要求

(一)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顶层设计。高中地方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规划,统筹管理和建设。学校要加强校本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增强课程育人功能,要从聚焦学生发展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统筹规划校本课程建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要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避免重复与交叉。

(二)要以学科为轴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参照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进行横向拓展与纵深发掘,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构建层次清晰、递进有序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要按照分类办学、错位发展原则,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和传统优势项目,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学科课程群和特色课程群,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与教学实力,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四)要建立学校课程质量监控制度。加强校本课程准入审核,学校要成立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校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审查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强课程实施质量监控,制定评价标准,定期监测课程实施效果。

(五)要鼓励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鼓励学校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开发网络教学课程,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以多种呈现方式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六)要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督查与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校本课程建设,定期督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开设状况。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实施质量监测,定期组织精品校本课程的研讨与交流活动,扩大优质课程资源的辐射力。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网

再编辑:小羽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