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资讯快递> 权威发布|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试题+答案揭晓!来估算你的分数吧~

权威发布|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试题+答案揭晓!来估算你的分数吧~

资讯快递 慕课联盟 浏览量(732)

【慕联导读】

2016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

虚拟与现实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段子手们,我知道你已经蠢蠢欲动了!

你们的零分作文且慢慢编……先为语文界大咖们让个道儿!

高考第一天,快微课独家邀请越读馆语文老师郭初阳、杭州外国语学校特级语文教师倪江、杭州高级中学语文老师钟峰华、以及关注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著名作家叶开老师分别为大家点评和分析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


郭初阳 :越读馆语文名师,课堂有趣、有料、有种。著有《大人为什么要开会--运用规则获得自由》、《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等。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传递了以下三点信号:

1
对文体的划分

2013、2014的浙江高考作文,给出材料之后,要求中有一句“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也就是说,叙事类(非虚构、小说)和论述类的文章都可以。喜欢说故事的和乐于讲道理的,都可以各展所长。

到了2015年,话题为“作品与人品”,题干中直接问考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2016年也是如此,要求考生对“虚拟与现实”这个话题,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也就是说,叙事类的作品这两年没有被纳入浙江高考作文的写作范畴。

2
对现实的关注

在材料的选择上,浙江卷紧跟时代科技,以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为话题核心,列出“试衣,就诊,看球赛,身临新闻现场”几种应用场景,直接向考生提出问题:你对“虚拟与现实”有怎样的思考?

显然,熟读《烛之武退秦师》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但不关注现实的考生,是写不好这篇文章的,因为仅有观点的选择是不够的,重点在于围绕这个话题的知识储备。

当年《巴黎评论》问作家海明威:“你不写的时候,也在观察,以便寻找一些能用的东西?”海明威直言以告,作家停止观察就完了,“他观察到的东西进入他所知所见的大储藏室……我总是用冰山原则去写作;冰山露在水面之上的是八分之一,水下是八分之七。”

倘若考生平时就喜爱科幻类作品,对温鲍姆《皮格马利翁的眼镜》、刘慈欣《三体》都不陌生,读过布拉斯科维奇《虚拟现实:从阿凡达到永生》,思考过3D电影沉浸式体验的成功与不足;也关注时事,知道去年9月在波士顿举办的世界上第一个VR电影节……那么面对这个话题自然就左右逢源了。

3
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

简单地说,VR就是创造跟现实生活体验相似的虚拟世界。于是,命题者问道: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这个话题的切入,有几个不同的层面。第一个是现实应用层面,可以顺着题干中的“试衣,就诊,看球赛,身临新闻现场”几种场景,就VR的便利前景,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个是对数字化生活的反思层面: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已经占据了人们太多时间,若是再发展逼真感官体验的VR,会把人们带往何处去?第三个是哲学层面: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当主体意识可以脱离肉体而进入另一世界,那么哪个世界里的我才是真实的呢,我是谁……

无论选择哪个层面,都需要有明确的理论,以及相应的材料依据。支持VR或反对VR,要把自己的观点说得让读者信服,有赖于自己平时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钟峰华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指导学生获得高考满分作文,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征文大赛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数十次。连续多年参加高考、中考作文阅卷。

6月3日,快微课推送了一篇浙江新闻网采访语文名师预测今年高考作文的文章:


考前钟老师曾明确指出,建议考生关注一对关键词——信息时代的喜与忧,可以说与今年的作文题非常接近。

同时,钟老师在考前也曾提醒,今年的高考作文会更强调议论文。因为《2016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采用了2013年浙江卷的作文题,写作要求“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透露出两点信息:一是考生本人的思考和感悟,二是对文体的明确规定。今天上午的高考作文题果然是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语文高考结束后,钟老师对今年高考作文的点评:

1
信息时代的忧与喜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命题直面信息时代,引导考生思考如何面对“虚拟世界”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的“现实”,是选择拥抱还是刻意远离,还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与我之前提醒考生关注的“信息时代的忧与喜”这对关键词,可谓不谋而合。有人说,我是神一般的预测。其实,信息时代早已深层次地介入并已极大地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命题者今年把目光聚焦于信息时代带给人们的影响,引发大家的反思,这是很多人预料之中的事情。的确,从QQ到微信,从淘宝到天猫,从虚拟到现实,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我们整个生活方式都为之改变。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一方面信息时代互联网带给了人们无穷的便利,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以及生活质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互联网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干扰,甚至冲击着我们本来平静的内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世俗和浮躁,信息时代的确让人喜也让人忧。这样的命题贴近时代,让考生有话可说,引导考生进行理性思考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同时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2
内心的躁与安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正面的负面的、官方的民间的、大道的小道的消息层出不穷,异彩纷呈,让我们时时处处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和无奈,也让我们的内心产生动荡,让我们的内心跟随时代的起伏而变得躁动不安。在功利化世俗化的时代里,在信息浪潮的冲刷下,我们很难找到心灵的安宁,我们的内心我们的灵魂很难再找到诗意的栖居地。这个时代往何处去,我们的内心是充满了忧惧的,如何重新找回心灵的安宁,既是我们当下必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人类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追问的话题。因而,内心的躁与安,必然会成为命题者今后思考和关注的重点。

其实,高考作文考什么,能不能预测,这些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语文学习到底该关注什么?我们的写作到底该写什么?作为学生,我们到底如何面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多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应试备考,押题猜题。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学习放在整个时代里,学习并非孤立于这个时代的,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要始终以人类的普世价值观为永恒的主题,关注时代的个体命运,有对人类社会所有物事命运的悲悯情怀。既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又要与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学会审视和反思,学会理性思考,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摒弃内心的浮躁,让自己的内心找到一方诗意的栖居之所。

倪江:

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外国语学校语文名师。著有《理想语文——自由阅读与教学》。


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提出了一个概念:任务驱动型写作,折磨了不少语文教师。应该说,只要是关注考试动态的语文教师,不难“预测”到这种写作类型出现的可能。当然浙江省可以有其他选择,问题是,从去年开始,浙江省的命题即已经初步具备了“任务驱动型写作”的雏形。今年命题是在去年基础上的某种延续。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浙江自主命题的门槛,抬高了。

我所理解的“任务驱动型写作”,是指:

1
任务驱动建立在真实情境之下,

也就是说,写作材料包含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是一个现实情境。

2
两难驱动:与传统二元对立不同,

这类材料是所谓“两难情境”,心理学家科尔伯格主张通过两难问题情境来测试儿童道德成长水平,例如“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如何判断和评价海因兹的行为,的确“一言难尽”。我们可以看到,如何看待“虚拟现实”是类似的两难情境。它能最有效地摒除哪些依赖模式化思维的学生的投机取巧,思维不得不裸露出来。

3
思辨色彩:

高考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思辨能力,首先是因为传统的“二分法”“庸俗辩证法”导致了学生思考水平的下降,非黑即白的思维将思想、思维的丰富性抹杀了。思辨在西方被称为“批判性思维”或者“审辨性思维”,它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是对思维的思维——学生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推论的合理性。例如,当我们思考虚拟现实的诸多好处的时候,不能不看到一体两面的负面影响。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是简单化和模式化的判断,而也许像这样的语言,才是叫思辨性的语言:当我们沉浸在虚拟现实中无可自拔之际,虚拟现实逐渐成为了所有的现实。思辨性还体现在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哲学素养,有一定哲学论著阅读积淀。“异化”“他者”“身份”“焦虑”“存在”“仿真”等等现代哲学概念,可能不一定非要理解和定义,但是学生应该领会到人的处境的变化,人的地位的坍缩,人的存在的困境,可以感性感悟,也可以理性认知。

这个命题可能出现三个层面的立意:较浅层次的——一事一议,单纯讨论虚拟现实技术的好处与问题;中间层次——探讨现代科技与人类生活、存在的关系;高端层次——从哲学层面探讨“现实”的内涵,人类的后现代状况。问题是,这种命题,立意的深浅直接关系到分数的高低。因为立意就是思维水平的体现。

4
这种命题还对语文产生了强烈的导向作用,

可以想象,如果学生阅读过柏拉图《理想国》的“洞穴隐喻”,将会对这个命题何等心领神会;如果学生有过虚拟现实的体验和相关书籍的阅读,如果学生看过电影《楚门的世界》《黑客帝国》《超验骇客》等,关于“现实”“真实”的思考,将会何等丰富,对人类核心母题的关照会何等人文。进而言之,如果学生读过波兹曼的《消逝的童年》,读过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哪怕是读这些经典著作的通俗诠释,或者老师在课堂上曾经介绍过他们的观点和论断,学生的视野、思考的维度都将完全不同。这样的命题考察的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它很难靠一时的集训、一时的指导而获得,保持阅读的姿态、保持思考的习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细水长流,才可能真正具备核心素养。


叶开《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语文教育改革者

出版的专著《对抗语文》《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语文是什么》

浙江高考作文题还是很有新意的,目前炙手可热的VR概念、虚拟现实话题给学生很宽的思考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果对互联网不熟悉、对虚拟现实科技不是特别了解,就会限制他们的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