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知识魔灯>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作家之一George Eliot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作家之一George Eliot

知识魔灯 慕联江雅琴 浏览量(1181)

【慕联导读】

慕联导读(简介)

动物是挺棒的朋友,它们既不发问,也不批评。

一位自高自大的人,就像是一只公鸡,它以为太阳上升,是为了聆听它的啼声。

As conceited man is like the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我不但喜欢被人爱,还喜欢有人告诉爱上了我;沉默的领域,大得足以超出了坟墓。

I like not only to be loved, but to be told I am loved. The realm of silence is large enough beyond the grave.

src=http___talkinghumanities.blogs.sas.ac.uk_files_2019_11_George_EliotCover.jpg&refer=http___talkinghumanities.blogs.sas.ac.jpg

正文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18191122-18801222原名玛丽··伊万斯(Mary Ann Evans),是一位英国作家。她出生在华威郡一个中产阶级商人家庭,19世纪英语文学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与萨克雷、狄更斯、勃朗特姐妹齐名

出生在华威郡一个中产阶级商人家庭(父亲曾是木匠,后暴发成为房地产商人)。三十几岁时,她因翻译工作而开始文学生涯,之后还担任西敏寺评论杂志的编辑;在此期间经由介绍,她认识了一生的挚爱路易士(G. H. Lewis),路易士已有妻室,但艾略特依旧不顾外在压力,与其同居;两人随后迁居德国;回国后,虽不见容于当时社会,但两人仍恩爱幸福,在工作与生活中,相互扶持。

  由于曾在两所宗教气息浓厚的学校就读,艾略特受宗教影响颇深;平日最喜研究语言,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希腊文皆能通晓。她一生笃信宗教,却依然极富怀疑精神,一八四一年,随父迁居考文垂,结识自由思想家查尔斯.布雷,受其著作影响,艾略特遂放弃基督教,强烈质疑宗教。因之,在其著作中,偶见其对宗教的理性批判。

因为爱人路易士的鼓励,艾略特年近四十岁才开始写作,发表文章于杂志上;一八五九年,才真正发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比德》,这部小说一年内再版了八次,受欢迎程度不在话下;一八五九年以后,她发表了两部极为成功、最为著名之作《织工马南传》与《福洛斯河上的磨坊》,奠定了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之后,一八六三年的《罗慕拉》,一八六六年的《菲力克斯.霍尔特》,一八七二年的《米德玛奇》,更是著作丰硕,成就非凡。

艾略特虽相貌平凡,但情感路上却仍有深刻真挚之真情相伴。爱人路易士对其影响甚钜,二人挚爱弥坚,一九七八年,路易士去世,艾略特痛不欲生,但仍发奋完成爱人之遗作;两年后,艾略特更下嫁小她二十岁的约翰·克劳斯(John Cross),二人情深意浓,但艾略特却在同年十二月便病故了,结束了她平凡却又丰富的一生。

作品:

  一、早期小说

  《教区生活场景》(Scenes of Clervcal Life,1856-1858)

  《亚当·比德》(Adam Bede,1859)

  《弗洛斯河上的磨房》(The Mill on the Floss,1860)

  《织工马南传》(Silas Marner,1861)

二、中期小说

  《罗慕拉》(Romola,1862-1863)

  《费利克斯·霍尔特》(Felix Holt, the Radical,1866)

三、后期小说

  《丹尼尔·德龙达》(Daniel Deronda,1876)

四、其他

  《撩起的面纱》(The Lifted Veil,1859)

  《雅各布哥哥》(Brother Jacob,1864)

  《西班牙吉卜赛人》(The Spanish Gypsy,1868)

  《朱巴尔传奇诗集》(The Legend of Jubal and Other Poems,1874)

《西奥弗拉斯特斯·萨奇的印象》(The Impressions of Theophrastus Such,1879)

 

尽管对一些批评家而言,将悲剧与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是荒谬的,因为传统悲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超越现实的艺术;然而,20世纪中后期,这两者的结合及其重要性已得到承认,被认为是"19世纪中期最伟大的文学现象之一"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正是成功地将悲剧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杰作。主人公麦琪的死体现了传统悲剧结构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诗学",亚里士多德强调了悲剧主人公的重要性,指出悲剧人物必为男性、身名显赫,而且性格"必须善良",最后陷入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乔治·艾略特在书中讲述的是普通人的平凡经历,而且主人公是女性。但从人物性格的刻画上看,她保留了传统悲剧性格的原则。她在为这部小说所受到的批评进行辩护时说,"如果艺术的道德规范不允许真实反映一个人本质高尚却不能犯错误———这个错误使他或她高尚的灵魂受到折磨———那么,我认为这种道德规范太过浅薄,有必要对其进行补充以达到与人复杂的心理一致。"   她的话几乎就是对亚里士多德悲剧主人公定义的阐释。在书中,麦琪纯洁、善良、热情、坚强,与她身边冷漠、狭隘的人形成鲜明对比,但她天性冲动、缺乏理智,最终做出社会、家人以及她自己都无法宽恕的事,以致心灵承受巨大的痛苦。在麦琪身上体现了传统悲剧人物性格品质的矛盾统一。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